云浮市历史悠久,自唐天宝元年设立云浮郡以来,历经多个历史时期的变革。1949年云浮县解放,此后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更。现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代管罗定市。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地处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接壤,北临西江。市区距肇庆60公里,距广州160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

云浮市地域地质独特,地貌多样,以山区和丘陵为主,形成了奇特的地质景观。全市最高峰是位于罗定市与信宜市交界的龙须顶,海拔高达1327米。

云浮市属于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阴雨天气多,雨量少;夏季高温多雨,雷暴日数多;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云浮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总面积777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7.48万亩,水田面积136.24万亩。云浮市还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已探明并开采的矿种有23种。

云浮市的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境内有西江主干流及其他28条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还有中型水库、小水库等,总库容庞大。由于降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夏季往往容易引发水灾。

至于人口方面,云浮市的总人口为261.28万人。在民族构成上,云浮市有29个民族,以散居为主。其中人数较多的有壮族、苗族、蒙古族等。

最后提供了一份2004年的常住人口情况表,包括总人口、总户数、男女比例、非农业人口以及未落常住人员等信息。

云浮市在2005年经济及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的进步。在这一年中,云浮市围绕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构建和谐云浮的总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根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按2004年经济普查口径)215.2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2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2.24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64.82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07.31亿元,增长27.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0.56亿元,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22元,增长5.5%。

在经济发展方面,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云浮市成功抗击了西江百年一遇的洪水,实现了大灾之年的农业大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124亿元,增长6.6%。粮食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户的增收。

工业经济发展方面,云浮市的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达到230亿元(按2004年经济普查口径),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也有显著的增长。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了3.7个百分点。电力、石材、水泥等支柱产业继续集群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如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产业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在外经贸工作方面,云浮市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市新上项目413个,投资总额为70.4亿元。通过各种经贸、外经贸活动,签订了大量的经济合同和项目协议。驻珠三角联络处也成功引进了多个项目。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6家,同时有21个项目实现增资扩产。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达14683.8万美元,增长近三成;实际吸收的外资金额也有显著增长,达到3802.8万美元,增幅近八成。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亿美元,增长超过两成,其中出口额更是实现了显著增长。出口国家和地区数量增加至104个,增加了14个新市场。我们还开通了云浮至深圳的华南公共驳船快线,大大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

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良好。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云安、郁南、新兴和罗定市的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排名中表现优异。全市镇(街)的经济发展及项目建设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005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4.5万余户,增长逾一成。其中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均实现稳步增长。个体从业人员和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均实现增长,且增速显著。民营企业注册资金也有显著增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数量增加,新增20家。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工业产值和上缴税金占全市的60%以上和70%以上。

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在加快,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新增商贸服务业项目55个,总投资额达11.6亿元。全年接待旅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增长。房地产开发业务增加,并以小区建设为主。全市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余额均实现增长,市外金融机构也向我市企业发放了巨额贷款。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活跃。城乡消费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有显著增长。保险、证券等业务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理想。广梧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已动工,主体工程已获得批复并展开征地拆迁工作。多条道路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中,包括新世纪大道和四围塘、都杨码头的前期工作也在推进中。全市共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市区和各县城新建了一批城区主干道,城市美化绿化工作也在大力进行。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逐步增强。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显著增长。国税和地税收入均实现增长,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排名中名列前茅。公共财政建设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成立以及地方金融资产的追回等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社会发展方面,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类法规如《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了运作。有形建筑市场和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工程招标项目增多,中标金额节约明显。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切实向群众让利。对重点领域、部门、资金的审计监督也得以加强,纠正了违规行为。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件数量庞大。还设立了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积极查处公路“三乱”行为,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处了大量经济违法违规案件,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各项改革也在稳妥推进,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农业税免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和管理也进一步完善。当地持续推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采取多项举措,积极拓展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城市公共服务与社区管理进一步深化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为地方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保费用收入逐年增加,社保基金结余可观。社保待遇提高,保障了参保人的权益。劳动力市场实现了省际联网,为求职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升了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的服务质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项目也在不断巩固提高,惠及更多的农村人口。

扶贫工作继续实施,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款用于城乡贫困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选送贫困户子女接受教育、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自我发展。全市还逐步解决了新动工改造贫困户危房等热点、难点问题。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全市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犯罪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还加强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医药市场和学校的食品卫生也得到了有效整治。

在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方面,当地加强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新成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加大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协调推进。文化、体育等事业也有新进步,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防控了多种,药品食品卫生监督和整治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实行了生育控制奖励制度,鼓励家庭合理规划生育。

国土资源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大力推进,成功完成了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确保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双拥先进市(县、区)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展现了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对部队建设的支持、退役士兵的安置、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以及人防工程规划等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国防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开展了首次经济普查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各项工作如物价管理、粮食保障、人事工作、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档案管理等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关于港澳通行证的办理,流程如下:

准备好身份证和户口本,前往所在地公安局的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在公安局指定地点拍摄证件照片,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所需材料;

等待30个工作日后,可选择自取或邮寄方式领取港澳通行证。

港澳同胞回乡证由持证人保管,有效期为十年,有效期内可多次使用。如证件超过有效期或查验页已用完,可以申请换领新证。

需要注意的是,大陆居民前往香港不需办理签证,而是需持有有效期内的港澳通行证及有效的个人签注。

办理港澳通行证时,需携带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前往户籍所在地出入境管理局办理,并现场拍照。办理时间通常需要8-10个工作日。(提示:目前无加急服务,如有出行计划,请提前办理)

友情提示:如计划自由行,请办理个人签注(G签)。若办理的是团队签注(L签),请确保了解相关出关规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北京自2017年起已开通团队签注个人出关通道,其他城市请向当地机场海关咨询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