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的撰写,其实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情。以下是对其进行的一些理解和建议。

推荐信的撰写对象可以是你与某位老师或专业人士有过交集的情况下。这种交集可以是在课堂上听过他的课,或者是做过他的助教、助研,再或者是帮他收集过数据、整理过论文资料,亦或是在某个学术会议上有了接触和交流。这样的关系能够让推荐人对你的专业见解或问题有深刻的印象。

尽管并没有硬性规定推荐信必须使用英文,但在香港的教学环境中,大部分材料都是英文的,使用中文进行推荐信的撰写可能并不合适。如果你有合适的人选愿意为你写推荐信,最好还是使用英文,并且确保他们同意这样做。

在寻找推荐人时,最好是找到与你专业相关的人士。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人选,那么除非你的导师与你的推荐人非常熟悉,否则不是业内非常知名的人士写的推荐信可能作用不大。

推荐信的格式并不固定,一张A4纸大小足够。无论是打印版还是手写版,都应提到你的专业、个人优势以及平时的一些影响力。在撰写时,要像进行当面的演讲一样自信,不必过于谦虚。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网推的方式进行推荐信的提交。如果是网推的话,你需要填写一个表格,其中包括推荐人的信息,特别是推荐人的邮箱。学校会向这个邮箱发送一封包含你名字的邮件,邮件中有一个链接,点击链接就可以填写推荐表了。

在撰写推荐信时,应尽量体现真实性,避免任何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推荐信应真实反映申请人的能力和潜力,同时注意措辞和语气的适当性,避免过于夸张或过分贬低。推荐信应当客观公正,体现推荐人的专业判断。

通常学校会要求提供两封推荐信,其中一封最好由学校的老师撰写,另一封可以由实习或工作单位的领导撰写。无论哪一封推荐信,都应详细说明与申请人的关系、对申请人的了解程度、对申请人学术或工作能力的评价以及对申请人的期望等。这些内容应当具体、有说服力,能够全面展示申请人的能力和潜力。

推荐信是申请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申请人的评价,更是学校了解申请人的重要途径。在准备推荐信时,应当认真考虑申请人的特点和优势,确保推荐信能够有力地支持申请人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