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又称团门或段门,位于香港新界的西部。其境内主峰为屯门山,又名青山,古名为怀渡山。英国人则称之为堡垒山。在屯门山的东面,是屯门湾,现今称为青山湾,古名为屯门澳。湾的东面是九迳山,南面为大屿山。屯门湾三面环山,是一个天然的钳形避风港,并且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扼住了广东珠江口外的交通要冲。自刘宋时期开始,屯门便已是一个重要的海湾。

唐朝初期,屯门镇设立。宋朝时,这里设立了营垒,被称为屯门砦。到了明朝初期,屯门砦被并入固戌砦,后来改名为南头寨,并由参将镇守。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屯门设立了墩台,之后改为汛房,并由把总一名负责防守。

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复界时,在屯门再次设立墩台,由千总一员带领50名士兵驻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为屯门寨,并由千总一员带领30名士兵防守。在乾隆年间,这里再次改为汛地。嘉庆十六年(1811年),屯门墩台改为屯门汛房,设行总一员及把总一员驻守,并增设了多个汛地。在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后,屯门及其所辖各汛被裁撤。

根据香港统计处发表的报告,深水埗仍是香港最贫穷的地区。而湾仔则在新一代成为富贵区后继续成为香港最富有的地区。与此元朗区的低收入住户人数正在上升,渐渐向深水埗区靠拢。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天水围在内的元朗区五年内增加了三万穷人。

屯门是一座典型的香港新兴卫星城,位于新界的西部。从地铁荃湾站乘公汽沿着屯门公路前行,左手边是大海。向西前进约20分钟后,便可以逐渐看到白色的高层住宅群,这就是屯门街道。街道的构造与日本填海造地建起的大型小区极为相似。在众多的住宅群中,有公园、超级市场、公共市民会堂等,保留了现代化氛围。每一幢住宅都是高耸入云的三四十层的高层建筑。南面的海边部分也是由围海造田形成的。

在成为卫星城之前,屯门自古就是一个与贸易和渔业紧密联系的港口街镇。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5年),这里已有盐业及渔业的发展。中央为保护这些产业,在此驻扎士兵,因此得名“屯门”。

随着时代的变迁,屯门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和宋朝(公元960-1279年)逐渐繁荣起来。许多波斯人和印度人为了与中国做生意而前往广州,将屯门作为居留地。到了明朝(公元1368-1644年),葡萄牙人更是将这里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尽管清朝(公元1644-1911年)末期英国人曾将此作为向中国贩运的转运站,但屯门并未作为贸易港延续至今,这是因为这里不是“割让”的土地,而是“租借”的土地的缘故。尽管是新兴的住宅区,除了郊外有一些寺庙和观光地点外并没有太多的观光名胜。但靠近海边的黄金海岸渡假酒店却展现出另一种风貌。

香港屯门属于新界区的一个主要工商业和住宅区。作为新兴卫星城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价值地位对当地以及游客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除了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外还有丰富的商业设施和住宅楼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居住选择同时屯门的经济发展也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综上所述香港屯门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其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经济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此外香港屯门还有许多村庄如屯门村大涌村等这些村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独特的生活和文化体验这是了解香港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以下是各村庄的详细介绍:

首先是屯门村这是屯门地区最为著名的村庄之一位于屯门市中心附近村庄周围有许多商业中心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居民在此享受便利的生活设施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许多居民选择居住在这里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社区资源其次是是大涌村位于屯门的北部靠近珠江口这个村庄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许多居民因村庄周围的自然风光而选择居住于此大涌村还以其传统的地方文化和节日活动而受到游客的欢迎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的村庄外屯门周边还有一些较小的村庄如位于元朗地区的村庄这些村庄虽然规模较小但同样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当地居民提供宁静的居住环境这些村庄通常拥有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