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简介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全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是业界翘楚,其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州阿蒙克市。自1911年在美国创立以来,历经近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员工数量超过30万人,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IBM的历史演变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IBM的主营业务从最初的商用打字机扩展至文字处理机,再进一步发展为计算机和相关服务。该公司不仅是计算机产业的领军者,其产品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如ThinkPad)方面更是独领风骚。IBM还以其卓越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而著称,该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继承和发展。

技术创新与突破

IBM在科技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硬盘技术由IBM发明,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等也均由IBM研究院研发。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UNIX、服务器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软件领域的领先者

IBM软件部整合了五大软件品牌,包括Lotus、WebSphere、DB2、Rational、Tivoli等,在各自领域均是软件界的佼佼者或强有力的竞争者。即便在微软的总体规模超过IBM软件部之后,IBM软件部依然稳居世界第二大软件实体之位。

经济业绩的辉煌历程

在财务表现方面,IBM的业绩同样令人瞩目。2006年,其全球营业收入达到914亿美元。自1993年起,IBM连续十三年在美国专利注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至2002年,IBM的研发人员所获专利数量史无前例地超过了IT界其他巨头。即便在个人电脑部门出售给联想之后,IBM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中国的影响与贡献

在中国,IBM拥有多个开发中心和研究院,如IBM中国开发中心、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CSDL以及IBM中国研究院等。IBM还与香港文化传讯集团合作,推广中文CPU的收银机。这些举措不仅展示了IBM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投入。

企业文化与哲学

除了技术上的成就外,IBM还以其企业文化和哲学而备受尊重。其中,“沃森哲学”是IBM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一哲学强调尊重个人、提供最佳服务以及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正是这一哲学使得IBM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多次领导产业革命,并制定多项行业标准。

早期历史回顾

追溯到电子计算机发展之前,IBM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的发展。公司于1911年在纽约恩迪科特以CTR公司的名义注册,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长为全球科技巨头。

三个独立公司在历史的洪流中汇聚,共同创立了CTR公司。这三家公司分别是:列表机公司(于1896年在华盛顿诞生)、计算表公司(起源于1901年的俄亥俄州代顿)以及国际时代唱片公司(1900年在纽约州恩迪科特起步)。在这背后,金融家Charles Flint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创始人提出了合并的构想,并在CTR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直至1930年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IBM的创始人Thomas J. Watson曾在CTR担任总经理和总裁。在CTR的发展历程中,它曾以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的名义进入加拿大市场,并在后来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CTR公司制造的产品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员工计时系统、磅秤、自动切肉机等,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和穿孔卡片设备的研发。在一段时间内,CTR集中力量专注于穿孔卡片的制造,暂时放下了其他业务。

当我们谈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是关于IBM与德国之间的关联。2001年,作家Edwin Black出版的《IBM与大屠杀》一书(ISBN)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书中声称,IBM通过其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国提供穿孔卡片机,并且公司高层知晓这些机器被用于的“最终解决方案”。据该书描述,IBM的日内瓦办事处和德国子公司Dehomag积极参与支持的暴行。IBM已经对这些指控进行了反驳,并且相关的诉讼也被驳回了。

在二战期间,IBM不仅生产了M1卡宾和自动步,盟军还广泛使用了IBM的设备进行军事计算、后勤和其他军需工作。在曼哈顿计划发展原的过程中,洛斯阿拉莫斯的人们也大量使用了IBM的穿孔卡片机进行计算。IBM还为海军建造了Harvard Mark I,这是美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自动数码电脑。

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之交的时代IBM在科技领域大放异彩。它成为了美国空军自动防御系统的电脑发展的主要承包商参与了关键的导弹防御系统的重建从而接触到了麻省理工进行的前沿性研究IBM在此投入了大量工程师在尖端电子计算机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不断将其应用在新产品的研发上项目初期它着手创建了超过7台的智能电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但这些工作并不像对未来科技军事投资那样有长远的收益回报最终兰德公司接管了设计新电脑的任务IBM转向利用其在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专注于开发实时网络设计与航空公司预订系统的融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IBM一直是计算机行业的翘楚,其在大型、小型机以及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该公司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在被广泛沿用和发展。

2004年12月8日,IBM将PC部门出售给联想公司,交易金额达17.5亿美元,并且持有联想公司的股份。除此之外,IBM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等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例如,IBM发明了硬盘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以及原子蚀刻技术。

2003年,IBM的营收达到了891亿美元,拥有全职雇员23万人。在中国,IBM的分支机构包括软件开发中心CSDL、中国研究中心CRL等。

2004年,IBM与香港文化传讯集团合作,共同推广中文CPU的收银机业务。同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及股票收购IBM的全球台式与笔记本电脑的产销业务。此后,IBM的桌面电脑与笔记本电脑业务被出售给中国的联想集团,联想集团在五年内仍可使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则归联想集团所有。

IBM与中国的业务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934年,IBM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IBM在华业务逐渐扩大。目前,IBM在中国的办事机构已扩展至多个城市,业务覆盖面广泛。除此之外,IBM还注重技术研发的投入,成立了多个合资和独资公司,分别负责制造、软件开发、服务和租赁的业务。

IBM在中国非常重视社区活动和教育事业的支持。其客户遍布中国经济的各个行业。IBM在多个重要领域占据领先的市场份额,如服务器、存储、服务和软件等。IBM积极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并与高校开展合作关系,捐赠计算机设备、软件及服务,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IBM还将合作范围拓展到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多个项目,帮助提高教学效果,让更多人受益。

2004年,IBM中国公司因其卓越表现被《财富》杂志中文版评选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的榜首。随后,在2005年和2006年,IBM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荣誉称号。

IBM的前CEO郭士纳先生曾深情地表示,IBM怀着对中国的承诺,致力于在中国建立一家领先的信息技术公司,服务中国人民,并期望有一天能为全世界服务。IBM中国公司的发展愿景是成为“中国的IBM公司”,融入中国经济,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顾IBM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初步的战略尝试到战略投资阶段,再到全面融入,始终贯穿着对中国市场的深切承诺。自2004年确立创新理念后,2006年,IBM进一步将创新的内涵扩展到六个层面。同年,IBM还将“服务创新”理念引入中国,通过与多个部门和机构合作,推动中国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配合服务战略的实施,IBM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将全球采购总部迁至中国深圳,与雷曼兄弟共同启动“中国投资基金”,并在北京设立全球两个SOA解决方案中心之一。IBM希望这些举措能为中国带来其在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领先技能,支持中国企业和在服务行业方面的增长需求。

2007年,IBM中国公司将秉承“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中国客户的创新伙伴,支持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香港南区是香港岛的一个行政区,包括赤柱、深水埗等地区。该区域以崎岖的地势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著称,是户外活动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除了自然风光,南区还拥有深水埗文物公园等知名旅游景点。

南区也是商业中心和教育中心。海洋广场和鸭脷洲广场等购物中心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知名学校如港大附属中学和南洋中学等吸引了众多高素质学生。南区的居住环境优良,也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医。

香港南区的豪宅区如深水湾道、半山区以及南湾别墅等,都是高端住宅的典范。这些豪宅区不仅拥有优美的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还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