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从新芦专线出发,搭乘地铁16号线,再换乘地铁2号线,最后搭乘地铁1号线,全程大约65.4公里。

旅程具体步骤:

1. 从平安镇步行大约300米,到达外横河桥站。

2. 乘坐新芦专线,经过30站,到达新场地铁站。

3. 步行大约100米,到达新场站。

4. 搭乘地铁16号线,经过6站,到达龙阳路站。

5. 步行大约40米,换乘地铁2号线。

6. 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7站,到达站。

7. 步行大约350米,换乘地铁1号线。

8. 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1站,到达黄陂南路站。

9. 步行大约190米,即可到达香港广场。

近年来,上海自贸区的高速发展及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企业选择在此注册公司。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的七大好处和八大优势。

一、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的七大好处:

1. 境内外待遇优越,最适合对外贸易的企业。

2. 保税优势:进关无需缴纳海关税;自贸区企业间部分免税。

3. 开设FT账户方便,与中国银行有良好合作关系。

4. 自贸区形象良好,是国家示范地区,享受国家扶持,办事效率高。

5. 具体政策落实速度快于全国其他地区。

6. 结汇方便。

7. 自贸区注册公司借款利率较低。

二、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的八大优势:

1. 无需到位注册资本,实施认缴制度。

2. 货币流通自由。

3. 进出口审批流程快捷,实行事先申报制度。

4. 取消资本项目管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

5. 注册审批流程简短,先照后证。

6. 自贸区内加工、生产的货物和应税劳务免增值税、消费税。

7. 金融行业获得国家财政扶持。

8. 试验区内实行企业设立“一口受理”制度。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全面提高,税源扩大和税收征管力度加强,使本区财政收入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05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60.61亿元,同比增长39.49%。区级财政收入为31.15亿元,同比增长43.4%。全年税收收入达到惊人的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02%。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税收占比分别为49.9%和50.1%,第三产业的税收比重首次超过50%。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分别为23.04亿元、15.18亿元和10.78亿元,均有显著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支出为4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半。投资结构正不断优化调整,城镇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农村非农户投资的比例为36:26:38。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最快,其中尤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增长最为突出。

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工业、建筑业、金融业和国内商业都在不断发展。农业方面,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53亿元,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长。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建立了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工业方面,以大项目和大企业为依托,重点行业为龙头,工业新高地建设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均实现快速增长。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各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余额都有所增长。建筑业、国内商业也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本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产业领域都在不断发展壮大。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各产业领域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农业和工业的强劲增长,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融业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优化消费环境,推动商业结构与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总产值显著增长,同比增长率达到可喜的36.7%。市场销售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能级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全年商业销售总额达到208.11亿元的亮眼成绩,较上一年增长了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实现了108.23亿元的优异表现,同比增长了20.1%。

在各类商品销售中,食品类商品销售最为抢眼,其中吃的商品销售额达到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32.5%;衣物类商品和用品类商品也分别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9%和13.2%。集市贸易的成交额也有所增长,达到7.41亿元,同比增长了15.3%。市场消费热点逐渐向轿车、家居类商品和通信类商品集中。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方面,该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年该行业的增加值达到3.08亿元,同比增长了22.1%。邮政业务发展迅速,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0.95亿元,同比增长了11.8%。

在房地产业方面,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9.82亿元,同比增长23.0%。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等方面也均有不俗的表现。

在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加快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区税收中,非公经济占比达到87.6%,其中私营企业税收贡献显著。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的产值也有显著增长。

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同时深化医保制度,让更多人享受到医疗保障。

在对外经济方面,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资质量。外资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有显著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大项目多、增资项目多的特点。对外贸易也保持稳定增长,各类出口主体均实现全面增长。

在旅游方面,把握举办世博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区国内旅游收入实现显著增长,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海湾旅游区和申隆生态园等景区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

在城市信息化方面,信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迅速提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也有所增长,为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以需求驱动,聚焦应用,全面深化政务信息化,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积极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技术支撑地位更加凸显。今年,我们完成了《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规划了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策略及目标,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点项目。我们大力推动区政务网络的建设与应用,普及网络办公系统,实现了电子化简报和公务邮件的全区联网,开通了在线通讯及音视频对话功能,并实现了公文的网上交换。

新版“上海奉贤”门户网站已全新上线,更好地展现了的“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形象。本次改版增加了更多互动栏目,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新增了区长网上办公、在线办事、在线咨询等栏目,其中“区长网上办公”自开通以来,已成功举办多次网上办公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公开信息方面,我们根据相关规定不断充实和完善主动公开的信息目录,全区主动公开信息数量显著增长。我们完成了多个信息化项目,包括对外招商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国防动员指挥系统、涉密业务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奉贤区地理位置优越,临江濒海,拥有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空气降尘量低,空气质量优良。地势平坦,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近年来,奉贤区在乡村振兴、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双拥模范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奉贤区也积极响应数字化浪潮,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并在淘宝村百强县评选中获得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奉贤区在推动自身信息化建设的也致力于打造一个风光秀丽、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形象。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这里既有江岸线的秀美景色,也有海岸线的壮观风光。浦南运河和金汇港贯穿全境,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